01
网络安全防范篇
网络对大学生造成的直接伤害主要是精神和心理上的依赖,而非身体上的伤害,目前最为普遍的是网瘾症。
一、常见的几种网络安全问题
1.陷入网络游戏中欲罢不能。
2.网络还隐藏着其它陷阱。网上聊天交友是大学生喜欢的“节目”,但在虚拟环境下交网友比现实生活中要更加警惕,以防上当受骗。
3.过度使用互联网,使自身的社会功能、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受到严重的影响和损害。长时间的上网会造成不愿与外界交往,行为孤僻,丧失了正常的人际关系。
二、上网要警惕哪些心理健康问题
1.计算机依赖成瘾。没有任何明确目的,不可抑制地长时间操作计算机或上网5-6个小时,网瘾日益严重。
2.网络交际成瘾。在现实生活中不愿和人直接交往,不合群,沉默寡言,但喜欢网络交际,经常上网聊天或通过其他网络交流方式与人交流思想情感,一天不上网交际就浑身不舒服。
3.网络色情成瘾。上网者迷恋网上的所有色情音乐、图片以及影像等。
4.强迫信息收集成瘾。
5.不上网就会产生失落感、焦虑症、空虚感,烦躁不安,心情郁闷。
三、如何摆脱网络成瘾症
第一,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
第二,上网之前先定目标。每次花两分钟时间想一想你要上网干什么,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不要认为这个两分钟是多余的,它可以为你省10个两分钟,甚至个两分钟。
第三,上网之前先限定时间。看一看你列在纸上的任务,用1分钟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假设你估计要用40分钟,那么把小闹钟定到20分钟,到时候看看你进展到哪里了。
四、上网应小心网络陷阱
互联网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互联网上也存在着大量的陷阱,表现大致可以分成四大类:病毒陷阱、色情陷阱、感情陷阱以及金钱陷阱。
应对措施:对付这类陷阱就是不能贪图小便宜,不要轻易向个人或不知名的小型网站寄钱或者透露你的各类信息。
五、上网应遵守准则和规范
1.讲究社会公德,用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技术服务社会,造福社会,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2.珍惜网络匿名权,做文明的“网民”。
3.尊重公民的隐私权,不进行任何电子骚扰。
4.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侵占他人的网络资源。
5.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通信自由和秘密,不进行侵权活动。
6.诚实守信,不制作、传播虚假信息。
7.远离罪恶、色情信息,不查阅、复制、制作或传播有害信息。
02
远离“校园贷”篇
远离“校园贷”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教育部年已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大学生要提高警惕,远离“校园贷”。
防范措施:
1.严密保管个人信息及证件。一旦被心怀不轨者利用,就会造成个人声誉、利益损失,甚至有可能吃上官司。如果被骗个人信息到互联网金融平台贷款,不止蒙受现金损失,不良借贷信息还有可能录入征信体系,不利于将来购房、购车贷款。
2.别轻易相信借贷广告。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利诱大学生注册、贷款,文案上写着帮助解决学生在校学习上基本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实际上,这样的高利贷、诱导贷款、提高授信额度易导致大学生陷入“连环贷”陷阱。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大学生要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要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不要在网络借款平台和分期购物平台贷款和购物,因为利息和违约金都很高,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要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远离不良网贷行为。
4.一旦发现身边有同学参与了“校园贷”,或者已经受到“校园贷”骚扰、威胁,要果断报警,并报告家长和学校老师,切记不要自己私下处理。
编辑
李文馨出品
宣传部
宣传部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fhl/8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