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创业故事就像好电影一样,能够把观众带入故事的情节,让观众的心理跟着故事的主人公“起起伏伏”,甚至能够让主人公成为观众心里的“自我象征”。那么这些创业故事的情节如何构造呢?
好的创业故事一般包含5大情节。
1“挑战”情节:以弱胜强、反败为胜……这是创业故事中最喜欢的情节之一——创业故事的主人公经常背负了一个艰巨的挑战,而故事的观众非常容易被创业者克服挑战的过程吸引。
比如罗永浩就是每次利用“挑战情结”,而且每次都屡试不爽的高超“故事家”。
▲罗永浩以其“三寸不烂之舌”著称。
在最初的成名作——“罗永浩怒砸质量不合格的西门子冰箱”中,主人公“老罗”塑造了“勇敢挑战权威”的形象,成了观众心中“勇敢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代言人。然后在“锤子ROM发布会”中,罗永浩又塑造了另一个挑战:乔布斯之后,世界上没有人再能够结合人文和科技了。(而他作为一个初创者,却要接受这个挑战。)再到后来老罗的巅峰之作“第一代锤子手机产品发布会”中,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讲自己作为小公司被供应商拒绝的过程、弱小的团队却解决困难的设计问题的过程等等。
给故事的主人公“自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挑战,让观众边看边感觉“老罗真是不容易,克服这么多挑战”。
这些故事的作用有多大?反正在当时的发布会后,对老罗的批评瞬间变成了几乎一面倒的赞许。
2“联系”情节:差别越大,效果越大《我为什么放弃年薪30万的薪水去卖肉夹馍》(让彼此冲突的“高薪白领”和“卖肉夹馍的”建立联系)、《北大硕士:我为什么毕业要去卖米粉》(让彼此冲突的“北大硕士”和“卖米粉的”建立联系)、《传统行业的无名小卒获雷军千万级投资》(让彼此冲突的“无名小卒”和“雷军”建立联系)……
▲雷军同样青睐会讲创业故事的创业者。
通过这样的“联系情节”,把两个差异巨大的事物放在一起,塑造了强烈的“反差感”,让人产生了极大的“一探究竟”的欲望,这也难怪无数创业故事喜欢套用这个经典情节。
3“创造”情节:尝试打破常识的方式“创造情节”往往包含“解决人们的迷思”、“创造新的方法”、“为常见的问题做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等。
雕爷牛腩花万买秘方。(不同寻常的解决菜品研发的方法)、李彦宏创业时在咖啡厅蹭网开发搜索引擎。(不同寻常的公司解决上网的方法)、黄太吉煎饼果子用奔驰送外卖。(不同寻常地解决外卖问题的方法)……从这些例子中不难发现,创造情节的核心在于“以打破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无数创业故事中都利用了这一点。
▲雕爷牛腩花万买秘方的故事广为传播。
甚至当年的肯德基老爷爷的创业故事中,都有这么一段:“肯德基餐厅的生意虽然不错,但有一个难题始终摆在上校的面前:炸出一个香味可口的鸡腿,顾客要等上三十分钟才可享用,这是因为受到了传统炸鸡方法的限制,这让上校感到头疼棘手。
直到年,一个压力锅的展览会让他“灵光一现”,通过压力锅的启示,他做了各种可行性实验,终于发现一种快速而又独特的炸鸡方法,可以解决炸鸡时间长的难题……”
所以,如果创业的公司曾经有过“不同寻常地解决某个问题的经历”,不妨试试在创业故事中加入“创造情节”。
4“救赎”情节:“浪子回头金不换”在任何一个“自我救赎”的情节中,都闪烁着主人公人生观的变化,从过去的“自暴自弃、不信任别人、宿命论、任性、懒惰”到后来的一步步“自信、信任、积极、勤奋”。这样的情节能够让观众感觉到身处其中,好像自己也能跟着主人公一步步变好。
▲从网瘾少年到总理的座上宾,王锐旭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
很多创业故事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救赎情节”,比如:《王锐旭:从网瘾少年、大学生创业者到总理的座上宾》。
“挫折困难”+“自我救赎”+“创业走向成功”——这是创业故事中“救赎”情节的常见公式。
5“惩罚”情节:让故事更加波澜壮阔有救赎,就有惩罚。有“堕落的人完成救赎”,也就肯定有“成功的人变得堕落,从而遭受惩罚”。
很多本身励志的创业故事中,有时也会中间插入了这种惩罚情节,让故事显得更加波折。
▲陈年以《我曾生产出的服装都是垃圾》一文重塑形象。
比如凡客的故事《陈年:我曾经生产出的服装都是垃圾》,该故事描绘了公司创始人陈年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扩大产能、扩大规模、增加烧钱数量,却忘记“专注产品”,最终被大量消费者抛弃的故事。
屌丝逆袭固然精彩,巨人跌跟头也经常动人心弦—所以,广泛传播的很多创业故事中,中间往往也会加入“惩罚情节”。
无冕君提醒您:本文只分析创业故事的撰写技巧,并无支持“恶意营销炒作”的意思。创业更多的是需要机遇、战略思维和优秀的团队,切不可盲目依赖故事炒作。
(编辑整理:麒麟)
版权声明本文资料主要来源于李叫兽,无冕财经重新进行了资料整理及图文编辑。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我们(),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sbj/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