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心理智慧的陪伴者过度教养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苦恼:孩子根本就不和我交流,根本不知道怎么进行走心的沟通,在家里和孩子就像领导和下属,不听话,没事发脾气叛逆得很,吃个饭要叫半天......现在养孩子真难啊,天天在孩子身边,心里的距离就像隔了一条河,那是为什么呢,今天分享两个话题,一个是过度教养,另一个就是网络成瘾。今天我主要分享一下过度教养的问题。??????(1)过度教养???在过度教养中分为两种家长:1.教官式的家长:给孩子下命令,要求严格态度严厉。“听了也听不懂,懂了也不做,做了也做不好”就有点这味儿~2.直升机式的家长:就是一个老妈子,过分的讨好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微不至的关照。这两种教养方式都是把孩子包办了,对于教官式的家长会使孩子没有自我,因为什么都是被命令执行,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哪怕这个孩子已经很优秀了,但是内心也是缺少自信的。直升机的家长,现实中似乎更多一些,培养的都是一些巨婴,因为什么事情父母都已经帮他做好了,根本不需要自己独立思考,慢慢的也没了这种能力。(2)过度教养的具体结果:1.完美主义,缺乏韧性。因为总想成为“最好的”那一个,心理弹性就很低。2.分离焦虑。这个比较典型的就是“大学生自杀”为什么呢?进入大学之后就没有家长的陪同了,没有人会在你遇见问题的时候告诉你怎么做,没有人可以替你完成生活琐事,但是在进入大学之后,还没有养成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又家长认为你已经18岁要独立,离开了自己。在这种“身心分离”的痛苦之下,再遇到外界的事情无法处理,如失恋,人际关系中矛盾加剧,无法自立等。如此压力之下,就出现了“大学生自杀”这样的事情。3.“理所当然”感:孩子不可一世,不谅解父母,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对我的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哪一天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就会去作去闹,认为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有一个初二的来访者,她的妈妈既是老师,又是家里的老大,所以控制欲很强。(在家庭的排列组合中,一个家庭中最大的孩子容易产生“老大效应”:老大的控制欲很强,一方面父母需要他为其他的弟弟妹妹最典范,起到模范作用,另一方面老大比其他的兄弟姐妹更早的来到这个世界,所有有更强的控制感。)来到接待室的时候,男孩就要喝咖啡,但是妈妈说他脸上长痘坚决不给他买,孩子他自己又没钱,就为了这个事情争执了好久,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这母子之间的相处有些问题,进入接待室之后,交流中这个男生说:“并不是我选择来到这个世界的,那既然是他们把我生出来的话,他们就应该为我负责啊,他们应该满足我所有的需求来让我开心和快乐,而不是给我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关卡(比如考试,考证,考级等)让我难受,给我磨难让我去客服它。”插一个题外话,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回答一定不要讲道理,说你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一顿说教,非常忌讳,正确的回应应该是和孩子共情。有一个类似于公式的方法:情感反应+开放式提问。咨询师是这么回应这个男孩的:听起来你对你的爸爸妈妈有些不太满意的地方(反馈了男孩的情感,和男孩共情,让男孩感觉自己是被理解的,没有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你可以具体说说吗?(开放式的提问,这时男孩就会说出自己哪里不满意,就会倾诉出来)4.缺乏自理能力。肯定的啊,啥都父母帮着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宅男宅女的发源地。(3)应对措施——积极有效的回应,对责任心与独立有要求1.有一个情绪平和的妈妈,从不缺位的爸爸。我觉得这个是任何一个孩子身心健康都必不可少的条件了,要是父母天天吵架,母亲脾气像做过山车一样控制不住,父亲觉得男主内女主外,孩子是老婆的事,那这个家简直磨难啊。父亲的缺位会给孩子的教育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母亲在婚姻中得不到心理安慰,情绪收不住,转而把寄托都放在孩子身上那更是存在潜在危机。有时候很多人说,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很多书籍课程都是教你招数,但是内功还是要自己修炼的。多多剖析一下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的观念都松动一下,自己内心平和一些,多修炼自己的内力吧~2.父母要相互尊重,彼此相爱。小孩儿都会模仿,他们在脑子里随时都开了一个摄像机,录的是什么呢?就是爸妈怎么相处的,爸妈怎么进行为人处世的,怎么解决矛盾喝问题,怎么和别人交流沟通。要是父母都不会经营婚姻,处理不好关系,天天不会沟通在那里吵架,那么孩子九成也是这种模式的复制品。假如你告诉孩子要和别人好好说话,不要说脏话,但是自己来脾气的时候蹦不住脏话连天,孩子自然不会再信任你,因为你自己的行为导致了没有任何说服力。就像你告诉孩子不能偷东西,然后自己缺偷拿别人东西一样。虽然都说言传身教,可事实却是“身教重于言传。”3.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感。我们究竟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呢?优秀成功的孩子具体是什么样的呢?难道只有学习好吗?我们培养的孩子一定是人格健全,有责任感的。其实可以让孩子为这个家庭做一些事,比如做一些家务啊,家里有什么问题需要讨论的时候,可以平等的去倾听一下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和这个家庭是有联结的,自己对家庭是有用有价值的。一个高三的来访者,学习很好,在可以考清北的小班里面读书,还有一个月高考了但是有了自杀的举动,实施了好几次都被救回来了。在做咨询的时候她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身边的同学,老师,家长都只和我讨论学习的问题,在家里面是学习,学校里面还是学习,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不学习了,我是谁呢?我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人到了青少年,自主意识就会觉醒,会考虑自己的自我价值:人为啥活着?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呢?我的价值在哪里呢?这个女生的自杀的引发点是男友和她分手,出现了点问题,之前积累的东西就会爆发了。要把孩子当成家里的一员,要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一起讨论,倾听,这样责任感就会增强。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一次当父母,第一次当儿子女儿,难免会存在做的不对的地方,人与人之间要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接纳彼此的过失,正确的表达爱与被爱,在这条路上不断的学习和成长,终究有一天快乐会伴随我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d/12176.html
上一篇文章: 孩子有网瘾怎么办9种方法带孩子走出网络的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