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困难,怎么办?》在短短一个月之内,首印册就销售完毕,充分说明“上学困难”是非常多的家长、孩子和老师正在面对的窘境。一个孩子在上学时出现问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孩子自身的特点,也有可能是家庭问题,还有可能是老师和学校问题,如果这些不利因素交汇在一起,更是会加大孩子的困难。只有先识别造成问题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干预。
易春丽老师结合自己20余年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实践经验,及心理学专业的学科背景,用众多生动的成功干预经验案例,从多个角度、掰开揉碎地探讨了这一主题。
易春丽,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讲师,心理学博士,儿童家庭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长期从事儿童心理与家庭咨询方向的科研、教学、咨询与督导工作,著有《重建依恋》、《亲密不再遥不可及》。
易春丽老师在实际咨询工作中发现,当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或者发育滞后的情况时,父母面对的重大问题就是“孩子还能不能上学”“上了学能按时完成作业吗”“我该怎么面对老师抛来的各种问题”等。同时,校方也处在不知所措的状态。下面是各个章节的大小标题,不少家长、老师都会看到于自己心有戚戚焉的一幕:
章节
第1章能不能上学
不是学习好不好,而是能不能上学
养育三原则
自理能力
家长的目标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要不要晚上学
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规则
第2章休学、转学、换班、降级、升学
如果孩子有精神病性发作
睡眠问题
心理问题躯体化
校园霸凌
如果孩子伤害他人
升学改变之前的刻板印象
第3章以什么姿态上学
明确目标状态
上特殊学校还是普通学校
怎么上部分的课程(上花班课)
作业做到什么程度
第4章家长需要向孩子和老师传递什么
家长和老师是一伙的吗?
家长要有预见力
成绩不好是可以接受的
人生是起起落落的
犯错误是正常的,不犯错误才不正常
很多事情可以重新解释,不用创伤
第5章要不要带陪读
陪读的作用
陪读如何选择
去哪里招陪读
哪些孩子需要带陪读
带陪读的阻力在哪里
父母自己做陪读还是外请陪读
陪读谁来请,费用由谁来花
第6章家长怎么和老师沟通
家长的角色和沟通目标
要和老师怎么说
不要说什么
第7章学校和老师的管理机制
校园安全的管理机制
学校心理工作的机制
老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8章辨别是谁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
老师的问题
学校的问题
家长的问题
文化的问题
第9章哪些不良行为可以保留
多动症
自闭症
网络成瘾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目录
书中从上不上学、是否需要休学、家长如何与老师和学校谈判、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待(包括是否要带陪读)、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包括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校方应有的态度和机制等方面,指导各相关方如何更好地、以“养育三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损坏贵重财物,作为最基本的要求,来应对问题儿童的上学难题。特别地,书中还分析了问题儿童的上学难题到底是来自孩子、家长、学校,还是各种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的共同作用等。
就如同没有“包治百病”的药,这本书也并不能完全解决孩子上学遇到的所有问题,但是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预见到某些问题的发展和转归,哪些问题是需要在学校和家庭层面解决的,哪些问题是需要专业人士来帮忙的。应尽量采取比较温和而有效的方式减少孩子的问题,而不是放大孩子的问题。
易春丽老师在几次讲座中提及,家长要有养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当孩子状态不好的时候,可能会同时出现许多行为问题,那么抓大放小、不违反三原则的情况下,更多容忍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比如上课搞搞小动作之类的。家长做好与学校的沟通,尽量防止孩子失学。但是,有些时候家长也是要做出相反的决定的。当孩子的状况非常不好,休学也许比上学要更好,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该回家休整一段时间就休整吧;如果有校园霸凌可能危及生命,失学比冒险要强;有些孩子因为上学的压力导致更严重的身体或者精神症状的,比如癫痫或者精神分裂症等,也许休学是更好的选择。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是孩子的保护者,在专业指导下,综合判断孩子是否要休学。
上学困难,怎么办?
作者:易春丽
本书聚焦于孩子的上学问题,讨论的内容范围和孩子的年龄范围都比较广,年龄范围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孩子都有,涉及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包括: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症,以及青少年社交焦虑、抑郁、网络成瘾等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上学困难。作者聚焦“上学困难”这一在当代社会中很多家长、学生、教师都要面对的焦点问题,结合自身作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领域多年实践者的丰富经验,及心理学专业的学科背景,用众多生动的成功干预经验案例,从多个角度、掰开揉碎地探讨了这一主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d/1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