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发展态势及路径研究人

病毒式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2181.html
一、前言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期,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为此,国家高度重视,提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的要求[1]。自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来,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逐步实施并取得显著进展。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制造、国防等行业领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日益显著。工业互联网在构建全新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改革提供支撑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工业环境相对封闭可信的状态,增加了遭受网络攻击的可能性[2]。各国工业领域的安全事件频发,危害日益严重,网络攻击成为制约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工业互联网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消除工控安全威胁与隐患,建立科学、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成为必然[3]。从产品竞争格局来看,全球工业互联网产业可以分为硬件与网络、软件与平台、信息安全三大板块;年硬件与网络产品占比为49.8%,软件与平台产品占比为48.3%,信息安全产品占比为1.9%;年全球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产业的市场规模为.6亿美元,预计年为亿美元[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中的软硬件产品自主研发能力有所不足,在核心技术、产业规模、推广应用等方面尚存差距;高端关键基础装备、控制系统、软件及平台市场长期被国外产品占据,如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微控制单元(MC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核心元器件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大,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散控制系统(DCS)、过程控制系统(PCS)等较多依赖国外供应[5]。为了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我国需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责任落实、构建互联网安全管理体系、提升企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水平、强化互联网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手段、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7个方面持续发力。二、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的发展现状(一)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政策持续向好,不断细化深入随着云计算、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不断融合,工业领域的网络安全风险逐渐增大,工业互联网安全成为国家和企业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12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