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空间应用助力课堂精准施教

市四中作为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实验校,承办了阳泉市教学研究中心组织召开的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网络学习空间”主题应用展示活动。市教研中心副主任王建军和6名教研员、城区教研中心主任耿存林和5名教研员及来自各县区的教研员、各实验校教师代表80多人参加活动。

  技术融合让课堂教学绽放异彩

  活动第一环节是课堂教学展示,6门学科的6名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他们在课前发布网络课程,指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单”、观看重难点微课,课上依据大数据反馈预习学情,有针对性地精讲难点、疑点、易错点,“双线”教学让课堂绽放异彩,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自然融合、深度融合、适时融合更是让慕名前来听课的教师赞不绝口。《离子》这节课是初中化学比较难的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抽象,孙晓玲老师采用市四中“双线三段四环节”混合式教学模式,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双线预习,根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通过观看微课、在线检测等形式自主学习,让学生产生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产生对微观世界的向往。课中,首先根据课前检测数据分析学情、精讲释疑、展示预习效果;然后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找朋友”,借助自学、对学、群学开展探究活动;借助动画模拟突出“离子的形成过程”这一重点,突破“离子的形成过程”这一难点,让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离子”树立了形象,让学生产生了对微观世界的兴趣。数学任丽娜老师执教《探索旋转的性质》,学生借助平板完成作品上传、在线检测,平台自动批阅,大数据实时反馈正确率。英语潘华瑞老师在课前发布主题并组织学生在线讨论,针对“Areyouhealthy?”这一主题发布调查问卷。语文学科吕宁老师课前发布拓展资料,发布主题讨论,学生们在主题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积极回帖。地理赵文娇老师和历史张晓春老师熟练运用希沃白板的小游戏和拖拽图片、随机抽人、限时讨论、板中板等功能。

  展示活动第二环节是经验交流,青年教师田辉详细介绍了她的个人空间的创建思路、框架结构、课程板块、学习资源、学生作品,20分钟的分享让倾听教师受益匪浅。“技术专家”谢萧遥老师就空间建设及应用向来宾阐释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几条中肯建议,为在座教师提供了有益借鉴。

  扎实推进让空间应用成为常态

“网络学习空间”是融资源、服务、数据为一体,支持共享、交互、创新的实名制网络学习场所,它的应用旨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近年来,市四中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深化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空间建设及应用水平,目前,全校师生已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   市四中网络空间建设及应用实行“分管统筹、教务组织、教研引领、技术保障、任课教师躬身实践”的工作机制,倡导教师在网络空间创建课程,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在线检测、讨论互动等服务;倡导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在线学习、在线作业、在线释疑、在线测试等学习活动。 

 市四中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在实践中总结提炼,依托网络空间将线上的数字化在线学习与线下的面对面课堂教学相结合,将网络教学的优势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双线三段四环节”混合式教学模式。“双线”指线上、线下学习;“三段”指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四环节”即双线预习、观课质疑,数据分析、精讲释疑,合作探究、互动答疑,巩固练习、在线析疑。学校经常组织汇报课、展示课、研讨课等公开课活动和交流研讨活动,以展示促应用,以交流促提高,推进空间应用。   

线上教学提供海量资源,提高课程质量;数据统计反馈学习情况,助力精准施教。上学期,市四中以“推进网络空间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次教师个人网络空间的建设及应用评比活动,评选出了空间应用优秀个人和优秀教研组,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经验交流。本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在课程资源建设、师生教学互动和学科网络研修中的作用,积极探索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有效模式,引领和推动空间的规模化、常态化和深度化应用。   袁福贵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12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