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探寻真相,用文字揭露事态本质,感受人间冷暖。在石家庄至北京的高速公路上,一个雾蒙蒙的秋日清晨,周齐在车里醒来,听到父母间的对话,才医院,而是驶向一所网戒中心。当车行至一处悬崖边时,周齐毅然打开车门试图逃跑,然而并未成功。画面转至网戒中心,内部昏暗,仅有的四张铁架床、一张桌子和几张凳子显得冷清而压抑,唯一的窗户结了霜,外界的一切都显得模糊不清。周齐深感自己被困在了这里。
16年前,年仅17岁的周齐被父母送入临沂网戒中心,短短四个月后,那里的每一天、每一件事,以及遭受的每一次电击,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记忆中。尽管网戒中心已关闭,始作俑者杨永信也已销声匿迹,但那些痛苦的记忆却如影随形。如今,父母已老,再无力压制他,他的人生也因此被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那段痛苦的经历之前的日子,与之后几乎被摧毁一切的痛苦岁月。
“电击疗法”的创始人杨永信,出生于山东临沂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自信开朗。然而,上学后的他遭遇了同学们的捉弄和村子里人的中伤,成为众矢之的。在父母的漠视下,他深知只能靠自己。于是,他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因为他认为医生职业“高大上”,能够决定人的生死。然而,他并未料想到,自己后来会成为“电击疗法”的推行者,并给无数网瘾少年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在20岁那年,杨永信终于考上了医学院,并在大学期间深入研究了心理学。毕业后,他进医院实习,医院站稳脚跟。然而,20年的心理学研究并未带来显著的成果。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心急如焚的家长带着12岁的儿子前来就诊,声称孩子患上了“网瘾”。尽管杨永信也是首次接触此类病例,但他嗅到了商机,并决定创建“网络成瘾治疗中心”。在朋友的怂恿下,他在年1月自信地迈出了这一步。
然而,杨永信的网瘾中心并非如外界所想的那般简单。他不仅对孩子提出更高的标准,更立志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精品”。中心内部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孩子们的眼神纯净、笑容灿烂,走廊里此起彼伏的问候声让人误以为这里是一个理想的教育场所。然而,这种“和谐”背后却隐藏着严格的制度和杨永信的野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戒中心的丑闻逐渐曝光。一年前,周齐作为受害者之一,开始寻求法律援助,希望能追究杨永信的责任。他无法入眠超过四小时,每天醒来就查看手机,期待着法院的回复。然而,他的希望一次次落空,“这个案究竟立不立呢?”成为了他心中的一个难题。
来到杭州后,周齐曾抱有重启人生的愿望。他尝试应聘装卸工,但因力气不足而被辞退;后来又打听租房中介的工作机会,但因缺乏底薪而选择放弃。他的生活似乎陷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困境。他还尝试应聘保健品公司的销售职位,然而,那里的推销方式让周齐觉得颇似传销。老板只提供电话号码,他则负责添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l/1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