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畏寒症医案一则

陈某某,女,88岁,年12月19日初诊。

主诉

畏寒怕冷3天

现病史

患者平素身体状况较差,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怕冷,自觉自骨内外透,腹中怕凉,喜饮温水,不敢食冷,食多后胃胀,大小便正常,夜寐尚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

■■■

处方

处方:理中汤加减:

太子参15g干姜6g白术9g炙甘草5g陈皮12g香附9g茯苓15g山药15g

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二诊(年12月22日):服上药后畏寒怕冷等症状减轻,时有胃中不舒,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续予上方加谷芽、麦芽各12g,煎服法同上。四付后畏寒等症状缓解,续予上方化裁再进十四付后诸症悉除。

■■■

按语

本案患者年过耄耋,八旬之龄,中焦脾胃之气不足,卫气生化乏源,而“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故卫气不足,无力固护肌表而畏寒怕冷;气虚则易阳虚,中焦脏寒,寒从内生,故觉寒骨内外透;脾胃阳虚,故腹冷喜温;失于健运,故食后胃胀。四诊合参,辨为脾胃虚寒证;故治宜温中祛寒,益气温阳;吾师予理中汤加减治疗。

方中干姜补益火土,祛散寒邪,扶阳抑阴,暖脾胃而温手足,《本草思辨录》谓干姜“为温中土之专药”;原方人参甘温大补元气,然本案患者年岁已高,又是新见畏寒,已有干姜温中,恐再加人参太过温燥,病轻药重,故以太子参易人参,其补气之力虽为薄弱,然兼能养阴生津,性平偏凉,清补气阴;山药甘平,“气轻性缓,非堪专任”,亦是补脾益气之佳品,与太子参补益脾阴,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是也;以苦温性燥之白术,燥湿浊,运脾气,并伍茯苓,利水渗湿;陈皮不仅燥湿健脾,更能行气消胀,合香附理气宽中,则胃中胀满可除;炙甘草调和诸药,亦补脾益气,甘以补虚。

二诊患者畏寒怕凉已缓,留有胃中不舒,予上方加谷芽、麦芽健胃消食和中。诸药相配,温阳散寒,药味虽少,然药性缓和,功效显著。

■■■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z/11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