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凤卿谈内观之六内观与网瘾

谈到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前几年还真的热过一阵,好像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了一个现实的、危害很大的现象。

首先基于我目前在中日两国间的精神科临床,基于常识和同两国教授之间的交流,网瘾并不是一个疾病单元,各种权威的精神疾病分类标准中无此名称,充其量网瘾是"行为障碍"当中的一个。"行为障碍"多以心理问题为诱发原因,所谓网瘾也不例外。

网瘾肯定有多种危害,行为方面会用欺骗或盗窃的方法获得金钱,用于要付费的游戏,睡眠紊乱,饮食不规律,学习成绩会下降(是由于渴望上网而不能专心学习)。在网瘾中有多种形式的存在,玩游戏上瘾,交际聊天交友上瘾,看色情内容上瘾,玩网络技术上瘾,甚至有人成为"黑客",而满足,自豪。

是不是网瘾也有几个标准?如果每周超过四十小时上网,而且引起社会功能下降(学习,人际关系,含同父母的关系),一旦不上网会引起焦虑(坐立不安,心烦意乱),昼夜逆转,上网冲动不易控制,为上网不惜经济代价,甚至不仅是学习成绩问题而且根本不上学,这基本上网瘾的概念就形成了。

网瘾的深层成因很复杂,这个"行为障碍"的后面会有心理问题,和父母的关系的问题。父亲母亲的人格特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懂不懂关心和指导孩子,有没有耐心,是否循循善诱的教育,都对网瘾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孩子的心理问题也包括孩子的性格(内外向,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思维上的理性程度(和遗传,教育有关),智商,情商的高低。是否叛逆期也比较重要。

所以网瘾的形成是同上述多方面的因素有关联,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

用内观疗法的观点来看待网瘾,是内因(个人)外因(环境父母)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国情不同,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影响会对网瘾产生有较大变数,比如离家出走,逃学都可能是对父母教育方法的一种反叛心态。是人际关系障碍的最高级别。

从事网瘾研究的日本同行墨岡孝,总结了九条网瘾特征,并被行为医学会承认,可以供我们参考:

1.合理地利用上网时间,不能自控;

2.上网时间过长,对生活有影响;

3.有很强的上网欲;

4.上网受到禁止会出现焦虑(不安,烦躁);

5.因上网过多影响家庭关系;

6.影响社会活动和学习;

7.因上网过多,让别人难以理解;

8.即使有人帮助,也控制不了上网欲望;

9.精神面貌发生负性变化(多疑,自暴自弃,伤人或自伤)。

我个人和日本真荣诚辉明,榛木美惠子一致认为内观是网瘾的很好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日本由于有《青少年保护法》,则出现了很难对网瘾少年集中内观的局面,因为对青少年的隔离思考,在法律上是困难的。而且精神层面上要有"主动就医"(精神保健法)也是困难的。网瘾基本上不主动就医。

那么在中国有专门的戒除网瘾的学校这一特殊情况下,则对集中内观变得非常可行,因为在这个学校的条件下,实质上提供了让学生独立反思,实施内观三项目的空间。而且根据同行的经验(墨岡孝先生提出),进入内观前,先要进行一天的"身调",让孩子思考清楚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上网,是因为孤独吗?

2.网上有什么让你快乐?

3.想停止上网吗?

4.上网的得与失?

这四项其实是内观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可能引出孩子内心的深层苦恼,以及和父母的关系。(如果发现父母亲的教育思考方式有问题,则要让父母内观一下最好)。

我个人认为,内观三项目,可以让孩子感恩,让父母道歉,孩子行为障碍的背后一定有父母的教育方式,关爱方式不良。

况且,网瘾学校里本身具备了隔离思考的条件,内观加"家族疗法"就是最好的选择,是加强亲子纽带,彼此感受爱与被爱的最佳机会。

神奈川和东京的心理学者做过内观,当然是一天的,当他们知道中国有可以住宿的网瘾学校时,无不欢呼和称赞,这就是内观的基恩条件,有需求,有环境,就是缺少内观这个修心教育。

回过头来说,国内的网瘾矫正,医院的专家陶然在多年前曾提出过网瘾是疾病的这一看法,但在精神科的学问界通不过,上瘾的东西如果是"物质",如酒精,大麻,很容易就会辨识,网络上东西太多,究竟对网络上何种内容产生依赖,不宜肯定,现在用手机的







































有什么办法根治白癜风
白癜风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yfhl/6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