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视物模糊医案一

唐某某,男,48岁,年11月12日初诊。

主诉

视物模糊1年余,加重1月余。

现病史

患者1年来视物模糊,久视则眼酸痛,余尚可,但未予重视。1月前因过度劳累后视物模糊加重,于外院查视力:右眼4.2,左眼4.1。眼底提示黄斑区水肿、渗出。诊断为“老年性黄斑变性”,于西医治疗未见改善,遂求诊于吾师。辰下:视物模糊,夜视困难,久视眼部酸痛,口干,身困乏力,睡眠不佳,二便尚调,纳可,查舌淡苔白,脉沉弦。

处方

处方:杞菊地黄汤加减。

生地黄12g山萸肉9g山药9g茯苓12g泽泻12g牡丹皮9g枸杞12g菊花12g黄芪20g葛根20g炒酸枣仁15g山楂20g石斛12g

共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二诊(月11月19日)服药后,诉视物模糊,较前减轻,偶有头晕,余症皆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上方加天麻12g,钩藤12g,再进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年11月26日)药后自觉视力有明显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沉。上方改山楂为谷芽、麦芽各12g,加鸡内金20g,续进14剂,煎服法同前。

上方加减再调服1月余,查眼底黄斑区水肿消失,视力较前有明显改善。

按语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即中医之“视瞻昏渺”。本案患者年近半百,肝肾渐亏,又因用眼无度,劳瞻竭视,耗伤阴血,使目窍失养,以致眼中昏花,视物不清;阴血不足,口中失濡故口干;肝肾阴虚,脾精亦不得化,形神失养则身困乏力;阴精亏少,阴虚无以纳阳,阳浮于外,故夜寐不佳。结合舌脉,本案辨证为肝肾阴虚,目失所养;治以补益肝肾;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

方中生地黄滋阴益肾,山萸肉亦温补肝肾之精,山药健脾生精;三药相伍,合为三补,功在补肝肾之阴,填五脏之精;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泽泻利湿泻浊,泻肾中邪火,则真火可补;牡丹皮清泄肝经相火;三药寓泻于补,邪去而补药得力;菊花与枸杞相伍,一则益精明目,二则平肝阳之亢;黄芪补脾气,葛根升脾阳,共养后天,以资先天;加石斛生津止渴,酸枣仁养血安神。诸药合用,肝肾同补,视物精明。

二诊时诸证皆缓,偶有头晕,有阴虚阳亢之象,加天麻、钩藤平肝止眩。三诊时患者自诉视力好转,故效不更方,易山楂为谷麦芽,加鸡内金健脾消食,使生化有源,则精微自布,而神光得养。后续再调服1月余,查眼底黄斑区水肿消失,视力较前有明显改善,无用眼疲劳。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zz/11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