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因为疫情的关系,许多人都宅在家里不出门。有些小伙伴趁这段日子在家吃吃喝喝,多日下来,一不小心就消化不良了,再看到食物的时候,一点胃口都没有。这可怎么办?不用怕,这些具有消食作用的中药和穴位能帮上忙,让你恢复好胃口。
一、中药凡以消食化积、增进食欲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本类药味多甘;性多平,少数温;主入脾、胃经,多炒焦用。主能健运脾胃,增强消化机能,消食除胀和中;兼能化痰、活血、下气、排石等。主治食积不消、脾胃不健、消化不良,兼治咳喘痰多、瘀血痛经或经闭、肝胆结石等。
麦芽麦芽甘平,健脾消食,胀闷不饥,又回乳汁。
甘,平。归脾、胃、肝经。
甘益中,平不偏,芽生发,焦健胃。既入脾胃经而益脾养胃、消积和中,又入肝经而疏肝。长于消面积,无论寒热咸宜。炒焦健胃消积力强,为消食常用药。生用疏肝健脾,治肝郁食积者等用。此外,大量用回乳。
消食和中,疏肝,回乳。治食积不化,常配焦神曲、焦山楂、炒莱菔子等。治脾虚消化不良,常配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等。治肝郁兼食积,常配柴胡、香附、陈皮、神曲等。断奶或兼乳胀,取焦麦芽g、蒲公英15g,煎服。
本品内服10~15g,大剂量30~g,煎汤或入丸散。回乳应大剂量用,健脾养胃、疏肝宜生用,消积宜炒用或炒焦用。因其能回乳,故妇女授乳期不宜服。
稻芽稻芽味甘,开胃益中,积滞消化,平不伤阴。
甘,平。归脾、胃经。
甘益中,平不偏,芽生发,焦健胃。入脾胃经,益脾养胃、消积和中。性平少偏,长于消谷积,无论寒热咸宜。不燥烈伤阴,病后脾气与胃阴被伤之不饥食少尤佳。炒焦健胃消积力强,消积力弱于麦芽,为消食常用药。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治食积不化,常配焦神曲、焦山楂、炒莱菔子等。治脾虚消化不良,常配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等。治病后脾气与胃阴被伤之不饥食少,常配山药、太子参等。
本品内服10~15g,大剂量30g,煎汤或入丸散。生用长于和中,炒用偏于消食,炒焦消食力强,也可生熟同用。
谷芽谷芽甘温,健胃益脾,消食和中,兼寒尤宜。
甘,温。归脾、胃经。
甘温益中,芽能生发,焦味健胃。入脾胃经,健脾养胃、消积和中。炒焦健胃消积力强,为消食常用药,消积力虽弱于麦芽,但性温,长于消谷积,治食积兼胃寒者。
消食和中。治食积不化,常配焦神曲、焦山楂、炒莱菔子等。治脾虚消化不良,常配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等。
本品内服10~15g,大剂量30g,煎汤或入丸散。生用长于和中,炒用偏于消食,炒焦消食力强,也可生、焦同用。
神曲神曲性温,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胀满泻利。
甘、辛,温。归脾、胃经。
甘温益中辛散,焦味健胃。入脾胃经,善益脾养胃兼行气而消积和中。炒焦健胃消积力强,为消食常用药。药力较强,长于消谷积,兼寒者尤佳。
消食和中。治食积不化,常配焦麦芽、焦山楂、焦谷芽等。治食积兼气滞,常配焦麦芽、焦山楂、陈皮等。治脾虚消化不良,常配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等。此外,丸剂中有矿物药者常用本品作糊丸剂,一则赋形,二则助消化。
本品内服6~15g,煎汤,或入丸散。消食宜炒焦用。因其性偏温燥,故脾阴虚、胃火盛者不宜服。
山楂山楂微温,肉食积滞,经闭瘀凝,泻痢疝气。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酸生化,甘益中,微温行散。既入脾胃经,开胃、消食积而和中、降脂;又入肝经,活血化瘀。酸甜可口,药食兼用。消积力强,善消油腻肉积,为消食良药。集消食、化瘀、降脂于一体,食积兼血瘀或血瘀兼血脂高者宜用。
消食化积,活血化瘀。治油腻肉积,单用或配神曲、麦芽、莱菔子等。治小儿乳积,常配鸡内金、焦神曲、炒枳壳等。治痛经、经闭,单用或配玫瑰花泡茶饮。治产后瘀阻腹痛,单用或配当归、川芎、桃仁等。此外,能降血脂,治肥胖、高脂血症,常配茵陈、泽泻、决明子等。炒炭能止血止痢,治痢疾便血,常配马齿苋、木香、黄连等。
本品内服10~15g,大剂量30g,煎汤或入丸散。消食导滞宜炒焦。因其味酸,故胃酸过多者忌服,胃溃疡患者不宜服。
莱菔子莱菔子辛,熟降生升,食积泻痢,痰喘能平。
辛、甘,平。归脾、肺经。
辛消散,甘益中,平不偏,能升能降。炒用降而不升。入脾经,消食下气而除胀满;入肺经,化痰降气而止咳喘。消积力强,善消面积,无论寒热咸宜,兼气滞者尤佳。集消积、降气、化痰于一体,治痰咳气逆兼食积最佳。此外,生用但升不降,能催吐风痰,今之临床少用。
炒用消食除胀,下气化痰;生用催吐风痰。治食积气滞,常配山楂、神曲、大腹皮等。治积滞内停、泻痢后重,可配木香、大黄等。治喘咳痰多,常配紫苏子、芥子、葶苈子等。治痰闭神昏,常以生品配皂角,以开窍醒神救急。此外,还治大便秘结,可单用炒研末服,或调入润燥滑肠的蜂蜜,以助通便;治肠梗阻等急腹症,常配炒枳实、厚朴、大黄等。
本品内服6~10g,打碎水煎,或入丸散。消食宜炒用。因其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服。不宜与人参同服。
鸡内金内金平甘,消食运脾,排石化坚,固精止遗。
甘,平。归脾、胃、肝、肾、膀胱经。
甘平运化涩敛。入脾胃经,善运脾消食。入肝肾膀胱经,既化坚消石而消、排肝胆或泌尿系结石,又化瘀血而消癥瘕,还固精止遗。消积力强,各种食积均消,为运脾消食之良药。既化瘀血,又增进消化以生新血,治久瘀、癥瘕兼血虚者宜用。既排石又消食,治结石兼食积者尤佳。
运脾消食,化坚排石,化瘀消癥,固精止遗。治食积不消,单用或配神曲、麦芽等。治脾虚食少,常配山药、白术、茯苓等。治小儿疳积,单用或配使君子、榧子等。治结石,属泌尿系者,常配猫须草、海金沙、石韦、乌药等;属肝胆者,常配金钱草、海金沙、郁金、木香等。治癥瘕积聚,常配丹参、土鳖虫、莪术、三棱等。治遗精遗尿,配菟丝子、沙苑子、金樱子等。
本品内服,煎汤3~10g,研末每次1.5~3g,或入丸散。本品微炒研末服,疗效比入汤剂好。因其消食化积力强,故脾虚无积滞者慎服。
二、穴位太白图片来源:《经络腧穴学》
太白有健脾、利湿化痰的作用,可治疗消化不良、腹胀、腹痛、便秘等。
按摩时用拇指尖点、按、揉,或用拇指横骨硌揉。
建里图片来源:《经络腧穴学》
建里健脾和胃,通降腑气,可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按摩时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后按揉,或用手掌根按揉。
大陵图片来源:《经络腧穴学》
大陵健脾和胃、镇静安神、和营通络。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可通过此穴来调理。
按摩时用拇指尖点、按、揉。
足三里图片来源:《经络腧穴学》
足三里为胃经之下合穴,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强身健体。可治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痛等。
按摩时用拇指尖点、按、揉。
内关图片来源:《经络腧穴学》
内关止呕、清心安神、醒神开窍,可治疗消化不良、胃胀、呕吐等。
按摩时用拇指尖点、按、揉。
每一味中药,都有它自己的性格,你想了解它们吗?
味中药,首歌诀,助你轻松学中药。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oac.com/wyyy/11578.html